第(2/3)页 “小朱公子言重了,本官并无此意!” “那我为什么还要献出制盐法呢?” 面对朱高希的质问,杨溥一时无言。 “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。” “朝廷穷,百姓苦,根源就在我这制盐法上吗?” 朱高希决定给这位大才,好好上一课。 “盐铁暴利,所以朝廷才会管控,可这么多年来,朝廷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亏空的现象?” 杨溥沉默了,好几次张了张口,可最后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。 他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,恰恰因为他知道,所以才不能说。 眼见气氛沉闷,朱高希也换了一个话题。 “杨大人是湖广人,对吧?” “那杨大人应该知道,湖广流民日益增多了吧?” 此话一出,杨溥顿时眼睛一凝。 这个少年郎,究竟是什么身份? 明明身在京师,却对天下之事了如指掌? 荆襄流民的问题,其实早就爆出来过了,可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。 元末乱世的时候,红巾军和元军在荆州和襄阳展开大战,荆襄地区刚刚恢复的元气又在战火中损失殆尽,整个荆襄之地十室九空,惨不忍睹。 而紧接着,由于大明是在元明战争的烽火中建立起来的朝代,其急需发展重点地区的农业。 因此,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后,直接就把饱经战火的荆襄地区封禁起来,不允许民众开垦,只允许襄阳个别军屯存在来满足军队的需求,也就是偌大一个荆襄之地变成了军屯,普通百姓严禁耕种。 其实荆襄之地土地肥沃,但凡朝廷重视起来,必定能够出现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气象。 可惜,不管是太祖高皇帝,还是建文皇帝,都没有重视荆襄地区的问题,也未曾放松对荆襄地区的农业限制,以致于荆襄之地流民日益增多。 “所以说啊杨大人,我这制盐法捐不捐,其实对朝廷影响不大,或者说对百姓影响不大。” “即便捐献出去了,好处也不会落到百姓头上,而是会让那些达官显贵赚个盆满钵满,你明白了吗?” 杨溥闻言惨然一笑,随后拱了拱手。 “多谢小朱公子提点,倒是本官太过想当然了。” “大人这话言重了,至少大人还愿意为百姓着想,还有良心存在啊!” 朱高希招了招手,熊犇熊罴一人拎着两坛子美酒放在了案桌上面。 杨溥见状急忙摆了摆手。 “小朱公子,万万使不得。” “本官明日还要当值,不能误了正事……” “哎……弘济是看不起我朱某人吗?”朱高希佯怒道,“就是应天府尹嘛,没啥可以忙的。” 第(2/3)页